2020 桃園科技藝術節
科技藝術節
關於我們
藝術家介紹
團體導覽報名
志工招募
最新消息
系列活動
演出活動
工作坊
分享會
徵件比賽
聯合記者會
徵件計畫
比賽資訊
第一屆
歷屆展覽
桃園科技文化城X文策院
內容力結合技術力 共創藝術科技新前景
桃園市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藝術蓬勃發展,加以國際ICF組織認證為國際第一智慧城市之發展利基,
將以科技藝術發展為主軸,與國家級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展開策略合作,雙方共同推動臺灣科技文化力的提昇。
桃園市是全國第一工業科技大城,產業聚落多樣且完整,工業產值居全國首位,
2019年並榮獲國際智慧城市ICF組織評比為TOP1,
以「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產業」等3大面向以及130項旗艦子計畫全面推動城市科技發展。
桃園市政府近年來也大力推動文化建設,除積極籌建桃園市立美術館、圖書館總館、桃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及桃園國際會展中心等硬體建設以外,也致力於文化內容的創新及提升,
自2017年起每年舉辦的「桃園科技藝術節」,已成為藝術與科技跨界產業交流之重要平臺,
2019年更進一步舉辦了第1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以發掘及培育科技與各類藝術跨界創作人才。
台灣資通訊科技產業硬體實力堅強,加以文化產業創作軟實力近年表現精彩,
文化內容策進院自2019年成立以來,即積極倡議『內容先行、科技導入』為未來內容發展核心,
並透過文化內容科技應用創新產業領航旗艦計畫、沉浸式內容國際合資合製補助與孵化、促進內容力與技術力的跨域跨界合作,並導入5G新興數位科技之應用示範、以及與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VR單元進行論壇合作。
後疫情時代線下線上整合腳步快速,文策院橫向助攻媒合產業、走向國際,也扎根地方,搭配桃園市豐碩的產官學資源,共同打開2020年雙方合作的第一步,開展更多未來內容創作應用的可能性。
同時,文策院今年11月中將舉辦「創意內容大會」,
期待為台灣提供亞洲深具魅力的市場交易與前瞻未來內容的創新基地。
文策院將於10月與桃園市政府共同舉辦前導論壇,邀請在地產業及學術代表共同參與;
另一方面,文策院也將於第2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中,宣布與桃園市政府進行獎項合作,
共同發掘科技藝術跨界新秀,期待透過文策院的產業及國際整合資源,將臺灣人才推向國際。
未來,雙方將在科技與藝術的跨界整合進行更多元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邁入第4屆的「桃園科技藝術節」著重於聲音藝術及流行音樂的跨界結合,
以「當然耳」為主題,探討科技藝術的多元表現形式,期望藉此活動媒合產業能量,創造更多跨領域應用之契機,
使桃園成為文化科技產業的創新實驗基地。
聯合記者會演出節目-闇物種 Dark species 2020
科技藝術演出團隊介紹
胡哲豪
1998,生於台灣台北
目前就讀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電子科技音樂組),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專長為繪畫、聲音藝術、電子音樂、複合媒體、聲音裝置。
目前針對技術與時間的主題進行現代人存在的探討,在跨域表演中試圖呈現後人類的數位囚禁意象。
聲音作品多以探尋機體韻律捕捉感覺形象,將「感官感覺」和「聲音姿態」運用 電子演算的機遇性拼貼手法做展演。
張欣語
1999,生於台灣新竹
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現階段正在發展開 於「錯誤的聲音」的實驗與其產生的多重想像,
希望透過聲音與裝置的互動以及所設計的機制還有造型產生的關係來作為某種未來聲響的辯證。
同時也有創作聲音的表演
,
最近的作品試圖將素描的概念轉譯到音像表演當中。
彭若寧(RN)
1998,生於台灣台北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目前是表演藝術工作者,本身專 業為-舞者。
喜歡到處流浪與各個不同的藝術家共同創作,
在過程中找尋肢體更多的可塑 性;也藉由跨領域合作,
突破關於「舞蹈」的傳統框架,曾與實踐服裝、北藝新媒、劇設燈 光、戲劇演員等作品結合舞蹈。
科技藝術演出作品介紹:闇物種 Darkspecies2020
兩位新媒體創作者胡哲豪及張欣語藉由Audioviual技術及自製聲音穿戴裝置與舞蹈家彭若寧合作一場科技跨域的舞蹈展演。
透明的社會中在控制與被控制的反思下倒影出一個新的現實、新的身體,對人類身份有著新的定義
,
甚至潛移默化“人類”一詞將被取消。
此次展演將探索”後人類“的形象
,
“闇”一字指無光且隱蔽的門
,
通往虛擬洞穴來演繹新物種習態。
科技藝術節
關於我們
藝術家介紹
團體導覽報名
志工招募
最新消息
系列活動
演出活動
工作坊
分享會
徵件比賽
聯合記者會
徵件計畫
比賽資訊
第一屆
歷屆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