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數據桃花源:共生桃花源
這次設計的方向以基因重組、新生命為主,以桃園的市花作為發想,希望做出以機器加入仿生概念的現代版桃花源。桃花源一詞,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並序》,採用其中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積極意義。桃園,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且充滿生機的城市,既擁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又展現出現代化的發展,自然與人文之間找到和諧的平衡。
桃花作為桃園的市花,不僅是自然景觀的象徵,更代表了當地居民對希望與繁榮的向往。每當桃花綻放,整個桃園便沉浸在一片浪漫的粉紅色氛圍中,這份生命力與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緊密相連。這次設計將桃花的生命力與象徵意涵融入其中,並以自然元素的呈現,展現出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桃花源。
希望觀者走進這個花園,可以放慢腳步並靠近花叢,在互動的過程中,花朵慢慢打開,顏色逐漸變成暖色光,營造出桃花盛開的生命感。現代版桃花源不再是逃避現實的封閉之地,而是一片讓人回歸平靜、感受自然能量與科技共存的地方,以象徵「自然與未來」的方式重現,桃花源的夢幻意境。
數據桃花源:數據洪流
聚焦於「現代社會中的自我與資訊的關聯」。通過賽博格化的鳥類與充滿現代科技符號的鳥籠,反映了當今人類在數位時代中的角色與處境。鳥籠象徵著我們被資訊包圍、被數據所束縛的狀態,彷彿在無形中我們的行為與認知被操控和制約,眼睛變為螢幕播放的影像,暗示對外界信息的接受方式不再是純粹的感官體驗,而是過濾、被篩選和編輯過的虛擬資訊,這種資訊的洪流甚至讓我們的自我認知變得模糊與癱瘓。揭示現代人類與數字世界、資訊洪流之間的密切關聯帶來的自我疏離和失控感,警示著我們忽略了自我意識的價值與真實感知的喪失。
VIEW MORE我們一同旅行
《We Travel Together》是一部單頻道高清錄像作品,延續了藝術家 Patricia Piccinini 對「關懷」(care)主題的長期探索。影片講述一位年輕女孩與一隻奇特混種生物之間建立起深厚情感連結的故事,兩者在森林、草地與沙地等自然場景中互動,展現出親密、信任與互相照顧的情感,挑戰觀眾對「他者」與「異質生命」的既定印象。
Piccinini 的創作融合科學、自然與藝術,透過打造既熟悉又奇幻的混種生物形象,模糊人類、動物與科技製造物之間的界線,觸發對生命定義的再思考。作品邀請觀眾以同理心觀看不同生命形式,並思索在生物科技與基因工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如何重新建構與自然及科技共存的關係。
《We Travel Together》不僅是一部視覺敘事,更是一場情感經驗,呈現出跨物種共生的溫柔想像,並鼓勵觀者以開放態度擁抱生命的多樣性與未來演化的可能。
存在結構
《存在結構》 是一場探索與詮釋安東尼.高第(Antonio Gaudí)創作實踐及巴特略之家(Casa Batlló)中無數靈感的作品。此計畫以建築立面投影為形式,於 2024 年間展演。其目的在於營造一種沉浸式體驗,邀請觀者思索自然形態的深邃之美,以及它們對人類創造力持續不斷的影響。
作品將科技創新與高第的革命性建築手法進行對照,運用新技術回應巴特略之家外立面及內部結構中自然啟發的造型、靈感來源、紋理與美學(其中包括與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的合作)。藉由對立面的精細 3D 掃描,建築的細節與地形被重新賦予生命,讓建築中可見與隱藏的面向得以浮現。影像的演進進一步受到對高第至關重要的自然靈感與現象所影響。
此視覺作品搭配由 Robert M. Thomas 創作的原創配樂,結合演算法作曲,並由當地音樂家詮釋,包括管風琴家 Juan de la Rubia 以及 Cosmos 弦樂四重奏,並於加泰隆尼亞音樂宮(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錄製完成。
TAIWAN NEWTYPE
連續11年,台灣人身處於假訊息第一名的國家,在平台分眾、多元資訊、新型詐騙、直播與AI應用變化下,身為台灣人該如何判別正確的資訊?新世代的台灣人,又該如何做選擇?
在此數位互動遊戲中,玩家化身為游標,穿梭於虛實的空間裡,在接受與擊破假訊息中生存,於各種符號中,找出想理解的訊息。
遊戲操作:
1. 操控滑鼠與鍵盤,用游標來移動及選擇。
2. 滑鼠左鍵是攻擊,滾輪為調整速度。
3. 紅色為假訊息、綠色為真
4. 當達到100%時即可以過關
精緻飛蟲
凝視異界: 白楊之眼與數位生命的詩意邂逅
一片雪白靜謐的森林中,潛藏著人類文明殘留下來的另類遺世生物。
當手機瞥過白楊木瞠瞠的眼穴,觀眾將驚訝地發現奇幻的精緻飛蟲,
在空中冉冉漂浮,這些充滿魔力的生物彷彿從超現實的夢境中甦醒 !
原是些微不足道的碎片,卻再次被活化蛻變為元宇宙中的精緻飛蟲 ;
靈感源自精緻屍骸的多人腦創作手法,是一場詩意交會的共創成果,
試圖突破可能性的邊際,並揭示我們自身想像力中未曾探索的世界 !
在未來的千禧年,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又將走向何方呢?
白楊林靜靜佇立,雪白如霜的肌理及深邃如井的眼孔,
自始至終便無聲地訴說著一種冷冽、無溫的生命狀態。
這些被視為無用的木材,因無其經濟價值而得以倖存,
成為精緻飛蟲的庇護所,象徵著殘渣之中的生命奇蹟 !
觀者初入其境見空無一物,然透過手機之眼赫然發現—
實體空間竟潛藏巨大飛蟲,現實的空、虛擬的滿交疊,
驚艷與錯愕感並至,正是擴增實境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