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機器人的日常消遣
《機器人的日常消遣》是一件AR互動的影像裝置,透過幽默與荒誕的方式,探討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與行為。機器人被賦予精密的邏輯與強大的運算能力,但當它們面對日常瑣事時,卻可能表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應。這件作品描繪了一個具有幽默感的機器人,它在重複性的日常生活中,嘗試理解人類的娛樂方式,卻產生了荒謬又詼諧的結果。
作品透過影像敘事,將機器人的行為模式推向極端,從嚴謹的運算邏輯轉變為一種接近人類的幽默思維,甚至產生無意義但充滿趣味的行為。這種對機器人日常的重新想像,不僅顛覆了人們對科技的刻板印象,也反映了我們自身在高度自動化時代中的荒誕現實。
《機器人的日常消遣》試圖讓觀者在笑聲中重新思考科技與人類的關係。我們在追求智慧化生活的同時,是否也在不經意間模仿了機器人的行為?當機器人開始學習幽默,它們是否也開始擁有某種「人性」?這些問題在作品中以詼諧的方式呈現,使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一面映照我們自身荒謬性的鏡子。
陳依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博士、電影與新媒體學院科技藝術研究所數位藝術組碩士。現於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曾獲ACC亞洲文化藝術獎、金穗獎一般組最佳實驗片首獎、 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等。作品多次於各地雙年展、電子藝術節、影展中展出。其創作主要以實驗影像、新媒體跨域和當代繪畫為主;長期關注工業、邊陲及社會中下階層等議題及民間故事,並以此去承載個人真實與虛幻間的經驗;藉由口述田調、史學解謎、夢境解析、神祕學技術等交錯比對的創作研究方法,去解謎臺灣在野觀點的宇宙史學歷史。